这件事要从那节市级优质课《给儿子的一封信》的教学反思开始——在那节课里,我收获了许多,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课堂上,学生能够与文本深度对话,饱含真情地朗读并畅所欲言,情感价值观得以升华。当学生在欣赏真情告白《给儿子的一封信》时,透过一双双眼睛,我仿佛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返回途中,我一边感动着,一边思考:如果那个女生在谈完黎明与黑暗的辩证关系后,我不仅告诉她坚持就是胜利,还不失时机地送上对她的祝福,也许她的心中就会感受到真情的力量;如果那个男生在分析两封信内容的不同时,我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将分析的依据阐明,也许他就会对书信的内容与情感把握得更加深入,并能恰到好处地学以致用;如果…… 这些遗憾没有机会弥补,但我的心中却泛起了波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的学生会不会也留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于是,我在班级进行了调查,孩子们欲言又止。我这才发现,长期以来孩子们已习惯了课堂遗留的问题和困惑靠自己解决。为了鼓励学生说心里话,我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向学生袒露了心声,将我的反思与大家分享。对于九年级的孩子而言,敞开心扉后的真诚建议才更加切实可行。 于是,班级中出现了一本沟通手册,哪个孩子语文课后有疑惑,或者某个问题未真正理解,便可以写在沟通手册上,我会在第一时间做口头或书面答复。渐渐地,孩子们由“不敢写”变为“我要写”,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实践中我又发现,虽然共用一个沟通本解决了语文学科的许多问题,但孩子们有些心里话不好意思说出来。于是,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沟通本,能够随时与他们单独沟通。 孩子们临毕业前,我真诚地向他们提出请求,希望他们能够为未来的学弟学妹留下真情寄语。于是,一本本崭新的日记本的扉页上便留下了他们送给学弟学妹发自肺腑的箴言。孩子们还建议我将这种做法与之前的美文欣赏结合在一起,于是我的特色语文课“真情阅读”便产生了。 课堂上,我先确定爱的主题,由学生推荐文章,然后再精心选择,印刷后装订成册,成为学生“真情阅读”的教材。 最初,孩子们阅读文章后我鼓励他们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悟心得,把师生间的“口耳授受”变成“心心交流”。同时提出“三精”:一要“精诚”,说发自内心的话;二要“精练”,说言简意赅的话;三要“精妙”,说富有文采的话。师生在讲评中对话,在对话中交流,进行思想碰撞,提升了人生境界,构筑了师生的精神世界。 后来,我又完善了“真情阅读”的环节,按照初读文本——爱的初体验,再读文本——爱的深感悟,联系生活——爱的进行时三个方面进行。同时,我邀请家长参与其中,班主任寄语、学生寄语、家长寄语……使老师、学生、家长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现在,我又在阅读后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心得,同龄孩子彼此间的真情交流更加打动人心。这心灵的对话、文字的沟通、心灵的碰撞,尽显文字的魅力,也凸显了语文教学特色。 虽然这只是我在“真情阅读”课上的初次体验与实践,但我愿意在这条路上再体验、再实践,让“真情阅读”伴随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五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