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康丽) 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成为摆在教师和家长面前的难题。1月12日上午,长春出版社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常春藤传记馆”系列丛书新书首发式,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特别提到,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读书养性”的境界。 “科学技术的发展引领我们愉悦地迈入网络时代,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值得反思的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愈发贫乏。家长们不读书,成了‘手机控’,孩子们自然也有样学样,沉迷于各类电子产品,失去了读书的兴趣。” 温儒敏认为,长此以往,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童语文素质一定会偏低,其专业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会因此而受影响。所以,在青少年时期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最重要的途径,能够为个人的终身发展打底子。 面对读者“青少年该读哪些书”的疑问,温儒敏认为,青少年应该多读一些传记类书籍,“要重视励志教育,人都是需要不断添加生活动力的,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要有偶像和楷模,有高远目标的激励。让青少年从前人的多种人生道路中寻找各自的‘契合点’,达到‘读书养性’的境界”。 不仅如此,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特别提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一大创新点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比如一年级教材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与学前教育有效衔接,引导孩子的读书兴趣。另外,中高年级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课外阅读延伸”,初中语文加强了“名著选读”,注重“一书一法”,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方法,目的只有一个:缩减课内精讲,扩大课外阅读量,让语文课向课外阅读延伸,向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 “当前,市场上的传记类图书不少,但适合青少年和中小学生阅读的优质图书却不多。针对当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本质规律,我们设计了‘常春藤传记馆’系列丛书,希望孩子们能从榜样的事迹中汲取营养,增强语文素养,也希望孩子们能如常春藤一样,根扎得深,叶长得茂,茁壮成长。”长春出版社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