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学校本着尊重和平等合作的原则,在办学过程中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积极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们重点下好“四步棋”,从家委会建设、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及对特殊家庭的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有效的尝试。 第一,开放教育,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有效衔接和沟通。 学校是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我们时刻在与社会环境进行着交互。开放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一个趋势。 我们实行家委会管理的网络化。在家委会选举中,我们确立了“两心两力”的标准,即家委会委员要热心服务于学校工作,要有责任心,还要有参政议政的能力,并能提供学生成长的相应资源。按照这样的标准,家长自行报名、公开演说,由家长推选班级家委会成员。在此基础上,每班推荐1位参加年级家委会,每年级推荐1位参加校级家委会。 这样产生的家委会,在4个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一是课程指导。不少家长其实也是教育行业内人士,非常懂教育。还有一些是相关技术人员,比如学校推出“创制云谷”的俱乐部课程,我们招募有专长的家长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共同组成临时教研组,对俱乐部课程进行精心设计。 二是活动指导。学校平时的活动非常多,教师在人数上供不应求,急需家长的参加。我们把活动信息发布出去,让家长参与活动指导,提高了活动效率。 三是志愿指导。每次举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通过招募家长志愿者并进行事前培训,有效保障了活动安全。学校处在上海老城区,周边交通是“老大难”问题,家长主动申请成立志愿服务队,在上下学时段轮流做好交通疏导。 四是家委会参与活动的常态化。学期开始前,校长将一学期的工作安排与家长进行沟通,请家长出谋划策。涉及学校重大事件,我们主动请家长参与听证。在各类推荐评优中,家长可以全程参与监督,让家委会深度参与学校活动。 我们还有班级发展报告制度,让家长进学校跟班,在一天时间里观察学生的校园生活,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提供观测表,家长做好记录。一天结束后,学校召开座谈会,请家长反馈观察到的情况。 第二,整合资源,加大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广度。 盘活家长资源,可以创造课程效益的增量,拓宽学生成长的路径,为学校办学增长后劲。 从2015年开始,学校征求家长意见,开设了“午间嘉年华”课程,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愿申报。目前,每班每周有一课时的家长课程,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的职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比如,在银行工作的家长给孩子们开设了金融课程,善于DIY的家长开设的“快乐面点师”成为学校的热门课程,从事安全工作的家长来讲安全教育,参与风力发电、大飞机制造的家长给孩子们讲科技前沿的发展。这些家长作为编外教师共同陪伴孩子增长知识、树立梦想。 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不教而教,言传身教。为此,我们举办亲子运动会,孩子和家长一起走运动方阵,展示班级风貌。家长和孩子一起跳绳,每天在家练习。我们引导家长结合学校阅读节等活动,开展亲子阅读。 第三,互动交流,加大家庭教育的指导力度。 家长不是与生俱来就能做好家长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学校要给家长提供学习的台阶。我们推出家长学校,为家长推送科学的育儿理念。既给家长理念指导,也传播我们的办学文化。学校由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团队为不同年级家长开展咨询活动,家长提前预约,学校进行相应的组织管理。 如今的家长渴望了解学校,但能够来学校的机会毕竟有限。为此,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的家校共育栏目,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内容,让家长通过网络来学习这些科学理念与知识。学校聚焦家长的育儿困惑,进行全校调查,总结梳理家长普遍反映的问题,邀请专家专题辅导,进行录音,上传网络平台,家长通过扫二维码,在家就可以聆听专家讲座。 第四,个别教育,为特殊儿童成长提供个性化服务。 学校有一些特殊孩子,家长很困惑,有的甚至对孩子感到失望和沮丧,但我们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学校通过相关举措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 小朱就是其中的一个特殊儿童,智商不足70,孩子不仅学习能力弱,而且情绪很不稳定,课堂上经常发出怪叫。学校特殊教育中心的老师们为这个孩子制定了特殊的学习任务单。我们以社会适应为培养目标,不是用其他孩子的教育内容要求他,而是用情境模拟等方式,教会他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他进行适应性训练。 此外,学校为有需要的孩子进行心理咨询。对班主任无力解决的行为特殊儿童,特殊教育中心以每周随访谈话的方式,对孩子进行鼓励,通过沙盘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行科学分析,与班主任共同制定对策。学校开辟了心理团辅室、心理咨询室和心理长廊,让孩子在这里借助专业工具进行训练。 总之,在我们眼里,家长是学校管理的参议员,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是班级活动的策划师,也是学校课程建设的编外教师。我们心怀感恩,与家长共同学习科学育儿方法,共同陪伴学生幸福成长。 (作者系上海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