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
播撒当代教育工作者的精神火种
“我是有祖国的人。”一句庄严的承诺,让黄大年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了东北这块黑土地。“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早在1982年,黄大年求学伊始,就立下了报国之志。2009年刚一回国,黄大年就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补偿这些年来因出国而耽误的“一生所愿”;而黄大年时常循环播放的歌曲是《我爱你中国》……9月4日,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
尽管黄大年同志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但作为他的同事和战友,吉林大学副校长孙友宏始终不能接受他的好同志、好同事已经走了的事实。
“回想起我与他结识、共事的点点滴滴,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孙友宏说。
孙友宏与黄大年共事多年,共同参与重大项目科技攻关。“黄大年不仅是我工作上的伙伴,更是我的榜样,他志诚报国、教书育人、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远引领着我们。”阵阵掌声不仅是对孙友宏的鼓励,更是对黄大年深切的怀念。
当年,黄大年回到中国,震动国际;7年里,黄大年团队突破国外高技术封锁,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
作为黄大年的工作助手,“忙”是黄大年留给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平最深的印象。
黄大年很忙,他会把技术任务分配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这套严格的工作任务系统一度让团队人员叫苦不迭,甚至有人埋怨他不近人情。“做技术,不要跟我谈人情。”黄大年说。
科研出成果时,黄大年欣慰地说:“看着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迈进,一切都是值得的。”弥留之际,黄大年艰难地喘息着,“如果我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资料很重要”“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一批科研疯子,其中有我,足矣”……
“黄大年老师走了,一不小心给自己放了一个没有期限的长假,但他在我们心中点亮了永不熄灭的灯火。”于平哽咽着说。
“黄老师我们真的好想您。”黄大年的学生乔中坤说。记者孙春艳多次采访过黄大年,“心有大我,志诚报国”是她对黄大年的解读……
“从黄大年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他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强烈感情,感受到他对学生、对科研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执着,黄大年是我国新一代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勇说。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张瑞田听了报告深受感动,“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而且是一堂教育工作者的师德课,更是一堂知识分子学术研究的专业课”。
常州大学党委委员、商学院院长张宏如被黄大年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用其毕生努力充分诠释了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振兴中华的精神高度、赤诚爱国的心灵温度、奉献担当的拼搏韧度和科技创新的报国深度,集中体现了当代教育工作者‘知情意行’的统一”。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曹萍在电视上、报纸上看过很多黄大年的事迹宣传,但这样现场聆听黄大年的事迹报告,还是第一次。
“报告使黄大年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更为清晰,他的事迹也更为生动、有血有肉。黄大年是我们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榜样,是我国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曹萍说。
“四川大学地处国家西部,是西南地区引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又承担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几次大地震灾后帮扶重建的艰巨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学习黄大年精神,敢于瞄准技术前沿进行科研攻关,敢于扎根贫困地区进行脱贫攻坚,敢于深入地震灾区进行经济重建和心灵重建。这不仅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的责任担当,更是一批黄大年式的优秀高等教育工作者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实现自我的心灵召唤。”曹萍说。
正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研修的省级教育部门领导干部、全国地市教育局长、高校领导干部、全国省地督学培训班等500多人聆听了报告会。
本报北京9月4日电
《中国教育报》2017年09月05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