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伴随着悠扬的古曲,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和盛中学的李晓霞老师抑扬顿挫地吟诵起《水调歌头》,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两位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合作完成了整首词的背诵。接着,李老师要求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作大意,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承担一句,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后分享于QQ群,之后李老师根据学生们讨论的结果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们去理解和思考…… 这是近日在庆阳举行的“中学语文素养植根工程”中期展示会上的一堂公开课,该工程是北京师范大学·庆阳市人民政府美丽园丁合作项目,旨在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培养一批在教学实践中具有突出教学和研究能力的种子教师,提高乡村教师的语文学科专业素养,带动庆阳地区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会议期间,表彰了60位优秀学员,并通过34位学员的初高中学段优秀展示课,集中展示了项目自2016年至今的培训成果。 在教学展示课中,教师们充分运用培训中所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学生学情及自我风格,大胆引进移动技术,通过微信、QQ等手机应用的实时群聊功能,推送学习资源,拓宽生生和师生间的交流碰撞;同时打破常规的单篇教学思路,将学生生活及学习中的真问题与教学文本相结合,以核心问题为中心聚合不同的文本资源,发挥不同文本资源的背景辅助、互文参照、互成对比等特点??翁蒙?,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通过资源推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知识;教师也不再是既定计划的执行者,而是引导和辅助学生突破学习问题与思考局限;教师更不是唯一的交流对象,而是通过组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激发不同思维的碰撞与生成。 展示课后,尹逊才、王漫、石义堂、金英华、王忠亚等5位指导教师作为主持人,分年级组织了课后研讨。他们与展示学员及听课教师一起,交流授课及听课收获、讨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讨语文教学的未来,促进了不同教师个人认识的深化。 该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秋玲告诉记者,由32位来自高校和中学的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为了给落后地区渴望改变的教师搭建一个学习平台,克服种种困难,在2016年至今的培训期间,完成了理论学习、学术研讨会、同课异构、入校指导在内的多项培训内容,往返庆阳累计飞行里程达15万公里,服务了庆阳七县一区、72所学校、131位学员。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改变”:“教育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心智成长了?!薄胺椒ǜ谋淞耍辉僖还赡远亟餐杲萄挝?,而是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 “我最大的改变就是重新爱上了读书。以前一直爱看书,可是周围看书的人越来越少,手机、平板等大量介入,书本也渐渐被束之高阁?!被匾淦鹱约旱谝淮尾渭又哺こ?,李晓霞老师说,当时要求从4本30万字的小说中任选一本阅读,还要写一篇一万字的读书报告。“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就再也没有看过这样的大部头书了,也没有写过成篇成形的读书报告。硬着头皮看,慢慢地越看越喜欢,感觉自己讲话有了新题材,认识事物有了新角度,重新有一种充电的感觉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这一年多来大量地阅读,总量超过200万字。” 庆阳长庆中学司赟璋老师坦言,当初很羡慕那些20多天的短期培训班,于是给自己建的培训群起名为“3年有期徒刑”??山ソサ厮⒌搅颂鹜?,“长达3年的培训,并非如之前狂风骤雨般的短时间、大容量地灌输,而是采用了一种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的培训模式。在培训过程中,张秋玲教授反复告诫我们,在理论学习不完备、客观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切忌操之过急,贪功冒进。”9月开学伊始,司老师又开始使用部编教材,带新的一届七年级学生。打开书本,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有了初步的主题教学意识。各个单元不再以文体作为划分标准,而是以一个明确的主题贯穿始终,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据悉,“中学语文素养植根工程”未来还将在庆阳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以本次展示会的优秀学员为种子老师,辐射、影响、带动身边的中小学教师提升语文素养,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培植更多可以绽放的种子,帮助他们在努力奋进中“蜕变”成一个新的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