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很久,我脑海中依然不能抹去雁在他父亲葬礼上的那一幕——没有泪水,面带喜悦,甚至还和伙伴一起玩笑打闹。村里人对他嗤之以鼻,他却似乎毫无察觉。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雁的母亲一直看不起自己的丈夫,于是在孩子的内心深处,父亲就成了“无用”的代名词,无法获得他的尊重。 我渐渐明白,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健康的家庭生态。我曾说:“家庭教育的关键点不在于‘教育’,而在‘家庭’,家庭生态才是影响孩子性格、气质、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最关键的因素。” 作为班主任,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家访,就要跳出传统的认知,着重对家庭生态进行关注和引导。遗憾的是,我咨询过许多资深班主任“家访的目的是什么”,收集到的答案无非是: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教育他们;建立家校关系,丰富教育资源;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更好地服务孩子的成长……这些答案都聚焦在“教育”上,都在为“教育孩子”服务。殊不知方法再好,如果不改变家庭生态,很难从根源上改变孩子。 所以,新时期需要关注“家庭”的“专业”家访。 关注“家庭”就是关注孩子所处的家庭生态。当走进一个孩子的家庭,在与孩子父母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关注两个层面—— 一个是家庭结构,重点关注家庭成员的组成。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独生家庭还是多生家庭等,都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同影响。 另一个是家庭氛围,重点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着重关注父母双方的关系及父母对待不同子女的态度。如果父母之间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看扁,则会出现如雁一样对自己父亲的不屑;如果父母一方在孩子面前不断呈现对方的不足,这个“不足”就会造成孩子为自己类似的不足找借口;如果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或对兄弟姐妹中的其他成员有偏向,就会在内心泛起波澜;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赏识,就会不断积累自信…… 所以,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走进学生家庭时,不会简单地询问“孩子在家表现如何”等浮于表面的问题,而是会在主动观察及与家长的谈话中寻找“这一个”家庭的生态特征。 “专业”就是用专业的知识引导家庭构建良好的生态。既然家庭生态是影响孩子的关键所在,家访的价值就更应体现在如何构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上,而不是告诉家长要在家里如何教育孩子,因为“如何教育”并不是重点。所以,“专业”的班主任应该是懂得如何为孩子提供良好成长生态的班主任,他一定会告诉家长这样几条原则—— 第一,家庭是孩子最后的港湾,一定要给孩子归属感。归属感是稳定孩子生命状态的重心所在,有归属感的孩子会内心温存,会珍爱生命。不论孩子考好考差,在外面受多大委屈,在家庭犯多大错误,都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家是一个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地方。“专业”的班主任会告诉家长给孩子归属感的方法。 第二,家长是孩子自信的泉源,一定要给孩子价值感。一个孩子的价值感主要源自家庭的存在感。存在感提升价值感,价值感增强自信心。一个时刻有自信的孩子可以时时充满向上的力量。“专业”的班主任会告诉家长给孩子价值感的方法。 第三,家庭是孩子和谐发展的根基,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欣赏的氛围。最好的家庭生态一定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满意、相互赏识甚至相互崇拜的生态,孩子会因为这样的家庭氛围内心变得善良阳光。 一个拥有归属感、价值感、善良阳光的孩子,不就是家庭和学校最渴望培养的孩子吗?但其来源不是“教育”,正是“家庭”。 需要提醒的是,班主任可以指导家长如何构建家庭生态,但不要干涉家庭内部的事务,否则您就越界了。 (作者单位系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