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1896—1935) 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人。民国十四年(1925)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受党组织派遣回到陕北,在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中共安定县特别支部。民国十六年(1927)十月,参与发动和领导清涧起义。起义失败后,奉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到许权中旅任营特派员兼副营长,参加了渭华起义。民国十八年(1929)到民国二十年(1931),与刘志丹等在陕甘宁从事兵运活动。民国二十一年(1932)一月成立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经其与刘志丹等艰苦奋斗,于四月中旬在正宁县寺村原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并于当年十二月创建了红二十六军。此后,因遭受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杜衡等排斥,被派往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受训。民国二十三年(1934)初,谢子长以中共中央北方代表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回到陕北。当年七月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率部奇袭安定县城,推动了陕北游击战争的开展。为了粉碎陕北军阀、地方民团对以安定、绥德、清涧为中心的陕北苏区的大规模“围剿”,谢子长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七月二十三日率部到达陕甘边区南梁的阎家孤子,并于二十八日主持了由中共陕甘边区特委、中共红四十二师党委与中共陕北特委、陕北游击队总指挥举行的联席会议。会议决定谢子长兼任红四十二师政委。会后,谢子长率领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开展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八月二十六日,在攻打清涧河口战斗中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直到十月才离队到安定养伤。1935年1月,与前来探病的刘志丹就统一陕北、陕甘边区两块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此后,即成立了统一领导陕北、陕甘边区党政军领导的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2月21日,·谢子长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9岁。是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其家乡安定县改为子长县。1939年,毛泽东曾两次为谢子长题词,并为其墓撰写碑文。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为其修建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