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刊《景文》 > 红色传承:文章选登

红色传承:文章选登

2012年01月07日 08:07:43 访问量:3875

★红色传承

接力红色荣光 传承南梁精神

九二班  罗娜  指导教师 罗海睿

陇原之处,红色渐渐升起,黄土高原,南梁圣地巍然矗立,呜呼,烈士之史熠熠生辉,红色精神永存!

 ——题记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上溯历史,放眼今朝,中华不屈的儿女,悲壮兮!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毛泽东登高远望,“望长城内外”,“数风流人物”率领雄兵“风卷红旗过大关”。滚滚革命之史,三十年的不屈斗争,其中涌现了以习仲勋、谢子长、刘志丹为首的伟大革命志士等。

这一路,渡长江,翻雪山,历经千难万险,谁不为那山上的娇艳而昂首观瞻,谁不为这脚下厚实的土地而驻足踏地。终于,遥遥赤足迈进了黄土高原的第一步——南梁。随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诞生了,这块拥有三十多个县域,百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光荣的被授予“红色圣火”的头衔,那时,代表中国政权的号角在瞬间响亮吹响,侵占三千里的日本人心惊胆悚,各地的军阀闻风丧胆,蒋介石大规模围剿,消灭中共力量的企图被深深予以击碎。

横戈立马,勇斗顽敌,何等威武;坚定信念,高瞻远瞩,何等智勇;冲锋战敌,献死效旨,何等凄凉。南梁的革命先辈们精神长存,此时我向你们致敬!

三月了,山峁上的花开的正鲜艳几分欲滴的红色摇曳着。这是一九三四年的一个清晨,远处,一路人马缓缓走来,忽而奔出来一群欢呼的孩子,他们围在这一席人生边,叫喊到:哦,终于可以上学喽!终于可以上学喽!谢谢伯伯,谢谢叔叔!他们就是全国第一所学校集资投建的革命代表人习仲勋、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能够传承并发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思想,因此取名——列宁学校。在此,世世代代的诸位同学无时无刻不被先辈遗留下的红色精神所熏陶。他们不仅是新时代的创新人,更肩负着伟大革命意志的发扬者与继承人。这就是南梁,一个把人民教育事业放在心间的华夏圣地。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敲响,面对着眼前这一片红色的土地,我不禁感慨六十多年前烈士的壮志奋斗,令人敬佩。南梁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南梁人定会把树立优良作风与继承和弘扬南梁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人生境界,艰苦创业,勤俭办事,服务发展,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情况,在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增强党员干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我们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因此,继承和弘扬南梁精神,不仅是加强党性修养、服务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适应国情、党情、县情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

“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南梁精神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政治财富,在改革开放、西部开发的今天,南梁精神更需要我们把它发扬光大,使其永放光芒。

青史之乡,光辉永驻

八(1)班   计蓉蓉  指导教师  高明彦

黄土勾勒你精美轮廓;青山歌颂你不朽篇章;嫩草编织你翩翩衣裙;文化铸就你永久辉煌。

-----题记

驻足千里陇原驰目,高天厚土,小麦流金,令人神往来 黄河奔腾,高风浩荡,豪情满怀;沟壑纵横,黄土茫茫,无限惆怅;放眼巍巍山川感慨,莘莘学子,琅琅书声,文明儒雅;豪迈腰鼓,激情红歌,触目惊心;聆听传统,演讲心得,感人肺腑。

南梁山水美。漫步陇原深处,群峦环抱,尽收眼底的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一块块翠色欲流的绿坪; 一垦垦金光闪闪的麦地,回荡耳畔的是杜鹃的婉转歌声;牛群的勤劳音律,马儿的幸福曲调。街道两旁的树木,各显繁荣风姿;雄山上的绿茵,各争广阔天空。绿茵茵梢山望不断,清泠泠流水亮闪闪,苍茫茫山川绵无延,这便是南梁美景,曾有人这样评价南梁美景:“巍巍子午岭,青山绵亘一屏画;滔滔葫芦河,碧水潺一首歌”。的确,南梁的美正如诗中所云,巍巍青山如画;茵茵绿草如诗;滔滔江河如歌。

然而,南梁的美,不仅美在山水,更美在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句句信天游回荡于耳畔;一首首红歌击荡在心间;一篇篇中华诗词烙印在脑海。

列宁学校由中国共产党西北早期革命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于1934年在南梁创办她的前身,陕甘边区第一所红色学校—转咀子列宁小学,列宁学校历战火烽烟,沐阳光雨露,已走过了七十七年的光辉历程。七十余载弦歌相继,近一个世纪薪火赓续,如今,列宁学校已发展成为一片红色旅游景点。

南梁,你在阳光里向我们走来;带着周祖先八百载的厚德;带着新世纪的热望;唱着红色的歌谣;奏着响亮的唢呐;扭着激情的秧歌;打着豪迈的腰鼓。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我们牢记习主席的重托;我们沐浴十月的惠风;我们不负人民的厚望,放飞五彩梦想,乘风破浪,纵情飞翔,沿着先行者的足迹穿过子午岭的硝烟,把辉煌书写,千千万万的后继者,把希望点燃。列校,不朽的红色篇章!南梁,永远的革命丰碑!

回忆历史,放眼现在,展望未来

九二班  孙帅帅  指导老师 罗海睿

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求实精神;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这就是南梁精神。

                                                    ——题记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革命在这片土地上孕育;革命精神在这里传播弘扬;革命人士在这里建功立业。这块土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为红军长征提供落脚点,为八路军抗日提供出发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当子午岭的青松还在沉睡中,当葫芦河的河水还在冰冻中,这儿正像初生的婴儿,在成长,在发展。一座座建筑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儿就是华池,这儿就是南梁。

“先辈擎旗,开教育先河”。1934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等在陕甘边区创立了第一所红色学校——转咀子列宁学校。学校在那个战火纷飞,充满硝烟和炮火的时代诞生,在阳光雨露下成长,已经走过了七十七年的光辉历程。七十余载弦歌相继,近一个世纪薪火延续。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一所占地18086平方米,学生757名,教师58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后昆接力,谱成才新篇”。如今,几百名莘莘学子就读于列宁学校。“少年强则国强”。学校以红色为基调,唱响南梁精神。通过革命历史教育,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家乡多做贡献。

6在列宁学校,几百名莘莘学子不懈追求,臻于至善;求知明理,读书报国,志存高远,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以报效祖国为目标,放飞理想。

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在南梁革命根据地这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红色沃土上,在共和国校园“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百花园里,在中华民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列宁学校全体师生,全社会各界人士,用智慧和汗水,用人格和尊严,用理想和追求一定会让南梁这奇葩永远绽放有彩,一定会让南梁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青史之乡,光辉永驻

八(1)班   田荣花  指导教师  高明彦

红星在这里照耀,梦想于这里纷飞,精神在这里传承。

----题记

驻足千里陇原驰目,高天厚土,小麦流金,那里,便是我的家乡----南梁。

有一座古老的山;叫南梁。山前一条清澈的河流,叫白马川。这是美,美在一份明澈:天空释放沁人心脾的蓝,清水散发振奋心情的凉,红花流露照耀人眼的红,青草透出清新自然的绿,一切的一切,是不如任何装饰的独白,没有丝毫雕琢的素朴。

“巍巍子午岭,青山绵亘一幅画,滔滔葫芦河,碧水潺一首歌”听着,听着,不禁自豪,不禁骄傲,不禁感叹“多美啊!”走进这里,蓝天会告诉你关于青山秀丽;青山会告诉你,关于流水的柔情; 流水会告诉你关于大树的坚毅;大树会告诉你,关于红花的艳丽,是一幅画,是一个梦,是一首歌!

有了青山的陪衬才有了英烈的气魄,这里的每一株古树都诉说着一个英雄的故事,这里的景美,历史更美!

从中国共产党西北早期革命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1934年在南梁陕甘边区创办的第一所红色学校—转咀子列宁学校起,这里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南梁这一片红色热土上,涌现了多少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南梁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出发点,是红长征的落脚点,是现在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历经了战火的洗礼,沐浴了阳光的滋润,终于,她的面貌焕然一新。

漫步在陇原深处,群峦怀抱的列宁学校,处处洋溢着文明儒雅的校风,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办学传统的学校,列宁学校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受到了充分的关注,在新时期,更得到了广泛的关怀。2000年,习仲勋夫妇捐资,以列宁小学初创期教师命名,习仲勋提名,建起了教学楼—景文楼。特别是在2009年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学校调研,至今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2009年9月7日,他又专门写信勉励学校师生,突出办学特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有了勉励便有了前进的方向,每每提起“南梁精神”四字,总觉得沉甸甸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求实精神;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奉献的气息。

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飞扬的五星红旗下,是中国人灿烂的笑容,为什么?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伟大、光荣、正确、坚强的政党,中国人就挺起了脊梁。南梁,这块红色热土上,是对党的感恩与赞颂。

那七十载的古榆,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坚持着信念的守望。

今天的南梁变得五彩,变得辉煌,琅琅书声代表了希望,絮絮低语诉说着未来,莘莘学子有着昂扬的激情,炽热的信仰;今天的南梁变得腾飞,变得秀美,忙碌的劳作人民充满了憧憬,道破了辛勤努力的方向。

在冬日的傲意中,在广袤的土地上,我们自豪地将未来展望。今天,我们将奉献接力,将经典传承,将未来创造。南梁,不朽的红色诗篇,南梁,永远的革命丰碑!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