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炼初创者王俊不为人知的往事
讲述人:霍效光 王俊长子
王俊
朱德视察兰炼(右二为王俊)
1950年,武威地委领导班子合影(前排右二为王俊)
许多时候,时光展现给我们的往往是事物辉煌的一面,而忘记它曾经经历过的风云雨雪。
在甘肃,乃至西部,说到工业,必然要提及上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建立的几个重大项目。这其中有兰炼、兰化、西固热电厂等等。在这些项目中,排在第一位的无疑就是兰炼(后改为兰州炼油化工总厂)。
兰州炼油化工总厂是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炼油厂。从1956年动工兴建,到1958年建成投产,无数的建设者为之付出了心血汗水乃至生命。
当时,人们是这样评说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的,这是亚洲最大的炼油厂。第一期工程提前15个月全部建成,总投资比国家预算总投资节省5.5%,企业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同王俊密不可分。王俊是陕西清涧人,早年投身革命,参加了“清涧起义”。1949年随军到甘肃,任第一任武威地委书记。1952年,他被调到兰州,负责筹建兰州炼油厂。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他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兄弟两人,参与清涧起义
父亲的故事要从陕西清涧霍氏家族说起。清涧霍氏家族,是明朝洪武初年从山西霍县迁移来的。据说,当时霍县发生了大饥荒,有弟兄三人带领家族逃难,过了黄河来到陕北。
不过,陕北情况也不好,为了避免挤在一起受难,三人决定分开走,于是我们先祖就到了清涧县落脚。我父亲本名霍建德,1911年11月出生在清涧县楼湾村。清涧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向来有“三秦门户”之称。我们清涧虽民风强悍,但也推崇文化,家族里有浓浓的耕读传家的氛围。
父亲就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上了初小,很快他就参加了各种学生运动,多次遭到追捕。不过,对父亲影响最大的还是“清涧起义”。
“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共产党人向国民党进攻的第一枪。就在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举行的南昌起义不久,西北的共产党人也发动了武装起义。1927年10月12日,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陕西省委派唐澍、谢子长、李象九、白明善等人,潜入到被我党组织早已掌握的陕北军阀井越秀部第11旅第3营中,然后他们联络其他几个连,发动了千余名官兵参加的陕西清涧县起义。
当年,我的二伯父霍建勋和我父亲,都积极参与了“清涧起义”的外围活动。据回忆,早在1927年初,一批党员已秘密来到了清涧。他们先发动了学生运动,正在上学的父亲,也参加了这些活动。
他们在城内经常上街宣传,部队支持学生游行示威,高喊“打倒张作霖,打倒反动军阀”等口号,气氛很热烈。我们霍氏家族定居的楼湾村,距离县城很近,消息自然灵通得很。父亲同二伯父商量“我们也应当采取一些行动”。
这时,父亲已是村里的儿童团长和共青团员了,他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他的入团介绍人王希勃。在王的支持下,父亲带领本村的青年和儿童到城里游行示威,支持起义部队的革命行动。城里人都说:“楼湾村的这些娃娃好厉害呀。”
我二伯父是村里农协会会长,经常同起义军负责人李象九等秘密接触。后来二伯父向他介绍了我父亲,说在城里如何搞游行宣传,李听了非常高兴,他说:“你们这些娃娃真不简单,我们干革命,你们也在干革命。长大了到我们部队来当兵。”
可以说,在清涧起义中,父亲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战斗,但他亲历了这次斗争的许多外围活动,见到了起义领导人谢子长、唐澍、李象九等人,目睹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壮举。
这一切,对父亲以后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引导和鼓舞作用。
武威广场上,敌特对准父亲开枪了
不过,父亲上学,读到一半就放弃了。他在学校里,用校长的油印机印刷传单的事,终究被发现了。在警察的追捕下,他不得不离家出走。
1932年,父亲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西安上杨虎城的步兵培训班,但却在西安遇到马文瑞(马文瑞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于是,他就跟着马文瑞,来到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南梁堡。在这里,他见到了敬仰已久的刘志丹。
“刘志丹来是清官”这句信天游,在陕甘两省之间,流传非常广泛,也吸引了大批革命志士。在刘志丹的安排下,他担任苏维埃政府秘书,同时兼任列宁小学的教员。
此后,在长达十几年的革命活动中,他先后任列宁小学校长、西安工委书记、沿河地委书记(管辖韩城、合阳等六县)、东府工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等职务。先后参与西安事变的斗争等工作。1949年,他任陕西大荔地委书记。
解放大西北,千里大进军,革命形势飞速变化。父亲在大荔地委任上没有干多久,一纸命令从天而降。原来,他的老上级张德生被任命为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父亲就这样被任命为武威地委书记。
武威在河西走廊东段,地域狭长,民族众多。刚刚解放时,不少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和当地的土匪结合起来,在国民党特务的指示下,非常猖狂地向人民政权反扑。武威地区匪帮有1300多人,解放军第三军黄新廷部的第八师驻扎武威剿匪。
就在这时,父亲遭遇了突发事件。他遭遇了刺杀。不过这件事,让人们领略了父亲的气魄和胆略。
这是一件在广场上发生的谋杀事件。当时,武威地区的各项民主改革运动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虽然镇压了几批反革命,但斗争形势也更加尖锐复杂。当时,我情报部门获悉,敌特准备搞更大的破坏。有的人叫嚣:“王俊杀了我们那么多弟兄,我们饶不了他。要用他的脑袋祭奠我们的弟兄。”
为了保卫地委机关的安全,从部队调来了一个排的兵力进驻地委大院。同时,他的战友们为了他的安全给他“约法三章”:在各种群众大会上讲话要缩短时间;警卫员要24小时守候在父亲身边;外出加强警力保护。
果然,不久他就遭遇刺杀。那天,广场演出《白毛女》,我们全家都去看了。就在白毛女哭爹那一场戏时,突然一声枪响,一名观众倒在了地上。现场顿时大乱,演员也被吓得大叫,警卫员也惊呆了。3天后,破了案,原来是一个暗藏的特务打的,当时枪口对准的是父亲,没想到打到边上的商人。
拓荒西固,肩负重任建兰炼
1952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逐渐展开,一批年富力强、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被调整到了工业战线上。在张德生的建议下,父亲被抽调负责筹建兰州炼油厂,后来任兰州炼油厂第一任党委书记。6月,父亲就走马上任了。一切要从零开始。他的工作作风是先组建班子,有了好的班子事业就成功一半了。他四处要人,主要是干部和技术人才。当时,筹建处分来一批大学生,他视为宝贵财富。1956年4月,兰州炼油厂正式动工创建。
至今,在兰炼还流传着父亲许多忘我工作的故事。为了选址,父亲亲自带领着水文、地质技术人员跑遍了靖远、榆中、甘谷、张掖等许多地方。经过大量勘查工作,厂址最终选在兰州市的西固地区。
施工中为了赶时间,节约经费 ,父亲和工人师傅们昼夜加班,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亲自过问。在他的支持下,工人师傅们研制成功了半自动电焊机,效率一下子提高了3倍。工人师傅还自己研制成功了无缝弯头。
1958年7月6日,朱德副主席来兰炼视察,听取父亲的汇报,朱副主席听了后满意地点点头,并关切地询问。当年,保留下来的照片中,父亲就站在右边第二位。
1958年9月18日,是难忘的一天,是炼油厂全体职工感到特别光荣和骄傲的日子。在他们的努力下,兰炼终于出油了,整个现场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笑声、欢呼声、机器声交响成一片。1959年9月,兰州炼油厂被评为先进集体,出席了甘肃省和全国的“群英会”。
1959年下半年,父亲被调往甘肃省总工会,担任主席、党组书记。1963年1月16日,因突发疾病去世。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回顾父亲的一些往事,虽然仅仅是几个片段,但可以从中让人们看到一位老红军、一位共产党员是如何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如今虽年代久远,但父亲作为一名开拓者留下的故事,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文/图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