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先后以陕甘边界的正宁寺村塬、耀县(今耀州)照金、华池南梁为中心区域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西北第一支正规番号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最终建立了以刘志丹为主席的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红色根据地,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三色”创军斗争和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成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陕西省委根据党的“八七”决议精神,先后组织发动了清涧、渭华、旬邑等武装起义,这些起义相继失败后,共产党人在血的教训中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极端重要性。1929年4月,陕北特委在榆林红石峡召开会议,决定通过“白色”、“灰色”、“红色”三种方式,创建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兵运工作的指示,陕西省委先后派刘志丹、谢子长等一批共产党员打入陕、甘、宁军阀部队,采用“白色”兵运方式积蓄力量,创建革命武装。1930年10月,刘志丹巧袭合水太白镇,消灭国民党陇东民团军谭世麟部第24营,初建南梁游击队,揭开了陕甘边武装斗争的序幕。后按照陕西省委“借水养鱼”的指示,刘志丹又多次打入国民党陕、甘部队,却在邠县(今彬县)、宁县早胜镇等地数次遇险,兵运斗争屡次受挫。
1931年9月,刘志丹等来到南梁,集合当地3支农民武装,采取“灰色”改造方式在合水倒水湾重建南梁游击队。后在二将川歼敌张廷芝部1个连,击溃合水民团,到南梁、东华池一带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抗粮抗捐斗争。
10月下旬,南梁游击队与杨仲远、阎红彦等率领的陕北游击支队在合水林锦庙(今属华池)会师,革命武装发展到700多人。根据陕西省委指示,1932年1月初,会师部队在正宁北柴桥子村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总指挥谢子长,副总指挥刘志丹。
1932年2月12日,西北反帝同盟军在正宁锦章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下辖2个大队,1个骑兵队,1个警卫队。谢子长任总指挥,李杰夫任政委。陕甘游击队的成立,第一次在西北地区公开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