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列宁学校教师培养三年规划
(2015~2018)
学校的生命在于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我校根据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特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和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坚持以“队伍强校”的原则,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能为重,以有效为宗旨,全面建设一支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教师队伍。
二、现状分析:
教师队伍流动大,新上岗教师多,青年教师的知识新、观念新、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快,可塑性强。高水平、高素质教师较少,整体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传统,难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能力,是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三、培养内容
1.优良师德修养的培养:
(1)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树立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3)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
(4)具有民主作风,协作意识和全局观念。
2.教学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七项基本技能:
(1)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
(2)理解和处理教材;
(3)设计和组织教学;
(4)作业设计和试卷命题;
(5)教学评价和反馈;
(6)了解学生和个别辅导的技能。
(7)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
3.教育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五个方面能力:
(1)班级常规教育和管理;
(2)集体活动组织和实施;
(3)个别学生的教育和谈话;
(4)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5)与任课教师、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4.科研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四方面能力:
(1)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的能力;
(2)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反思的能力;
(3)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4)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5.学历提升。
6.阅读推进。
三、培养目标
1.总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的精心培养,使教师在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能力、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文化修养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所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排体系;能够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设计教学,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会制作微课,不断优化和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担当起教育教学的重任,成为我校教育长足发展的中坚力量。
2.年度目标:
2016年度,调研教师培训需求,按需制订学校培养规划,指导教师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帮助教师确立适合自我的发展定位,激发内在动力,让每位教师都有成为教育专家的梦想。通过师德师风培训,校本研修,外出学习培训等,使教师初步形成自我学习与反思的良好氛围。借力国培计划打造一批草根专家团队,做好教师培养的长期准备,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成长型”转变。
2017年度,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展微课制作等各项技能竞赛、分享活动,通过案例、上课、评课、说课等活动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由“成长型”向“成才型”转变。
2018年度,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着力发挥教师培训团队的集体智慧,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通过压担子,挑担子,磨砺自身素质,锤炼教育教学的基本功,助推教师由“成才型”向“研究型”转变。
四、培养形式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与研讨相结合,培训和评比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走出去”培训:借助兰州城市学院置换培训和北师大实验小学跟岗培训的平台,全面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打造草根培训团队,引领全员成长。
2、集中培训:①大集中:以学校的集中培训、研讨活动为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发展研讨、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及教学研讨活动为主要形式;②小集中:以“青蓝结对工程”的师徒为单位,以师德教育、政治学习、班务交流、教学研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听课评课为主要形式。
3、分散培训:以教师个人自学研修为主,学校每学期指定学习材料,教师要写好读书和业务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或论文,坚持教学反思制度。
4、专题讲座和“请进来”培训: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或邀请校外专家,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激发教师自我提高意识。
5、专题研讨活动:围绕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带共性、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围绕某一个专题,组织研究课,在参与、体验、反思中总结经验,转变教育观念,通过研讨、交流,学习他人长处,提高认识、技能和素养。
6、交流评比活动:适时组织各类评比活动来促进教师培养工作的落实。
五、培养措施
1.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加强青年教师新课标、新教育理论、新师德要求、教学基本功等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多角度、立体式相互切磋。举行青年教师论坛、落实周周听、评、议课制度,举办青年教师说课、评课比赛,举行“同课异构”、“我的教育故事”论坛、教坛新秀评选等竞赛活动。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现校本研修由“单一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开放性”转变。
2.实施“课堂打磨工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135”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目标为依据,逐人逐级打磨,实行个人备、集体备,反复听、跟踪听,精雕细琢,精研细磨,直到达标为止,做强一名师成就一名教师。
3.实施“名师带动工程”。聘请校外名师团队来校作课,指导列宁学校名师工作室工作,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传帮带作用。举办说课、评课比赛、“我的教育故事”论坛、教学能手评选、优质录像课评选、微课制作等活动,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做好课题立项、研究和鉴定工作,编印《课改实验》、校报、校刊,发挥校园网站、网校APP、QQ群的功能,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引领教师全面成长。
4.实施校本研修工程。实行教师“十个一”业务自训活动,实行例会论坛制度、业务学习博文制度。实现校本研修由“单一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开放性”转变。
5.实施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宽带流量,实行校园WIFI全覆盖,宽带网络进教室,落实校园“三通两平台”建设。升级网站域名,更新网站板块,链接资源模块、名师课堂实录,优化更新电子备课室资源、校本资源库。举办微课制作等竞赛活动,发挥教师微博空间“人人通”功能,开辟教师共读共写栏目,搭建了交流平台,实行备课学习网络化,通过网络记录教师成长历程,引领教师发展。
6、实施教师成长档案建设工程。指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收集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各类专业技能证书、获奖证书、教师成长规划、师徒结对材料、听课评课记录、教育故事、读书心得、教学反思、论文、各类汇报展示、比赛活动资料、培训资料等,记录教师成长历程。学校集中管理并对进行阶段性分析考核、评价,为教师成长提供有力指导。
7、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工程。依托学校的文化背景,考虑学校的特色定位,倡导多学科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课程体系,在跨学科的学习交流中,开阔知识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实行多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效合作,打破学科壁垒,给予学生多种知识的综合营养,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获取“共生效应”。
六、考核要求
1、师德方面: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等活动,并按时出勤;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活动;
(3)每学年至少阅读三本教育教学书籍,并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读后感。
2、班主任教育方面:
(1)认真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2)举行公开的班队主题活动;
(3)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心得,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案例。
3、教学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并以此指导教学;
(2)制定好教学计划,做到每节课备一份详细规范的教案;
(3)主动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4)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汇报课。
4、科研方面:
(1)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教科研活动;
(2)每学期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或课例反思。
5.学历提升。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
6.阅读推进。开展教师读书沙龙,在交流中展示展示读书成果。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柴建平校长为组长、高发为副组长,校委会其他成员、教研组长和年组组长为组员的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指导,坚持把培养教师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把这项工作列入绩效考核中。
2、制度保障:
根据学校教师三年成长培养规划,要求教师为自己量身订制成长蓝图,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个人成长计划》,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学校要尽力挖掘教师的自我实现需求,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建好平台,引导师通过自身努力,真正领悟生活和工作的真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奖励保障:
在教师三年成长培养期中,对有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记入业务档案,优先考虑职称晋升、评先评优。